当前位置:100EC>跨境电商>再见 考拉海购!昔日海淘第一 阿里20亿美元并购 如今全网下架黯然落幕…
再见 考拉海购!昔日海淘第一 阿里20亿美元并购 如今全网下架黯然落幕…
网经社发布时间:2025年05月13日 13:57:17

(网经社讯)5月9日,据多家媒体报道,进口跨境电商应用考拉海购已在全网下架,并且应用页面也已经清空。网经社向阿里相关人员求证,截至发稿前,未回应。(详见网经社专题:考拉海购App疑似关停 目前已经全网下架https://www.100ec.cn/zt/klysgt

出品丨网经社

作者丨韩佳音

审稿丨云马

配图|网经社图库

一、“考拉海购”App 多平台下架

“考拉海购”App的iOS版下架时间是2025年3月31日15点,安卓版虽然没有明确下架时间,但在小米应用商店、vivo应用商店、应用宝等平台上,“考拉海购”均处于下架状态。其最后一个版本是5.31.0版,其中,iOS版的最后一次更新日期是2024年6月17日,安卓版的最后一次更新日期是2024年6月20日。

2.png

网经社注:图片来自七麦数据

截至2025年5月10日,考拉海购官网页面呈现乱码宕机状态,微博、公众号等官方账号自2024年11月起停止更新,其客服系统亦无法正常接通。这一系列迹象标志着,曾被阿里巴巴集团寄予厚望的跨境电商平台正式退出历史舞台。

1.png

考拉海购成立于2015年,原为网易(09999)旗下的跨境电商业务,曾以自营保税仓模式快速崛起。考拉海购的命运转折始于2019年那场震动行业的并购案。据网经社跨境电商(CBEC.100EC.CN)获悉,2015年上线的考拉海购凭借“自营+保税仓”模式迅速崛起,至2018年营收达192.35亿元,占网易总营收的22%。2019年上半年,其以27.7%的市场份额超越天猫国际(25.1%),成为中国跨境电商领域最大黑马。当年9月,阿里巴巴以20亿美元全资收购考拉海购,试图通过“天猫国际主开放平台,考拉主自营精品”的双轨战略构筑护城河。

然而,收购后的整合远未达预期。随之而来的疑问自然浮现:究竟是哪些关键变量决定了跨境电商平台的生死存亡?答案或许就藏在市场竞争格局重塑、供应链效率革命与用户心智迁移的三重裂变之中。

二、业务定位模糊 模式局限所致

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、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阿里最初计划保留考拉独立运营,但逐步将核心团队并入天猫国际体系,导致考拉品牌定位模糊。被阿里收购后,考拉海购的供应链、用户群导入天猫国际,天猫国际日渐壮大,逐渐“吞并”了考拉海购的业务。加上阿里近年来在加速剥离非核心资产、加强资源整合,考拉海购APP的下架符合这一战略逻辑。

“考拉海购以“官方自营、全球直采”为核心模式,但未能有效应对市场变化,尤其是消费者对“低价为王”的需求。平台SKU数量锐减,商品丰富度不足,难以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。另外,考拉海购并入阿里后,团队缩编、产品和技术停滞,App版本更新缓慢,加上社交媒体停更,造成用户流失。”莫岱青表示。

数据显示,2021年考拉年交易额跌至28亿元,仅为天猫国际同期GMV的5%,用户活跃度同比下降67%。截至2022年底,考拉仍在全球拥有15个海外直营仓,每年仓储物流成本超过12亿元,而同期拼多多旗下Temu、字节跳动旗下Fanno等新兴平台通过跨境直邮模式,将履约成本压低至考拉的1/3。

三、“三重困局”重压

更严峻的挑战来自消费趋势变化。知名互联网专家、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郭涛表示,考拉海购的最终关停,本质是战略失位、政策承压与市场挤压的三重困局所致。自被阿里收购后,其战略定位始终未能清晰锚定,与天猫国际在业务形态上高度重叠,不仅未能形成差异化互补优势,反而在流量、资源层面陷入内部消耗。阿里收购考拉的初衷是完善跨境电商战略版图,但整合过程却陷入协同失灵的困境。首先,二者目标客群高度重合,且供应链能力未能形成优势互补——考拉聚焦小众美妆细分赛道,天猫国际侧重国际大牌运营,业务同质化加剧了内部竞争,而非预期的协同效应

“其次,阿里在整合过程中急于复制天猫“平台化”运营逻辑,过度改造考拉原有业务模式,导致其垂直品类的专业优势与用户忠诚度快速流失。更为关键的是,考拉团队融入阿里体系后,决策独立性与创新活力被集团化流程严重束缚,原有的轻资产灵活优势反而成为发展桎梏,最终在阿里生态中逐渐失去价值支点。”郭涛补充道。


网经社注丨图为:郭涛

四、在规模化监管要求下丧失灵活性与抗风险能力

考拉的退场恰逢跨境电商赛道深度重构期。郭涛继续表示,随着跨境贸易政策持续收紧,关税结构调整、质检标准升级等政策组合拳,大幅推高了合规运营成本,使得考拉依赖的“买手制”轻资产模式,在规模化监管要求下逐渐丧失灵活性与抗风险能力。与此同时,拼多多、抖音等新兴电商平台凭借低价策略与流量生态迅速崛起,而考拉在阿里体系内未能获得关键资源倾斜,用户活跃度持续走低,最终从战略业务沦为边缘化存在。

另外考拉海购还存在用户体检不佳的问题。国内知名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“电诉宝”(315.100EC.CN)显示,2024年“考拉海购”共获得11次消费评级,均为“不建议下单”评级,2024 年整体消费评级为“不建议下单”评级 。

3.png

“考拉海购”存在问题主要为退款问题(28.571%)、任意罚款(14.286%)、冻结商家资金(14.286%)、售后服务(14.286%)、网络售假(14.286%)、退换货难(14.286%)。

4.png

五、进口跨境电商告别流量红利 

据网经社企业库(COP.100EC.CN)显示,进口跨境电商类的玩家包括:天猫国际、京东国际、唯品国际、多多国际、苏宁国际、亚马逊海外购、中免日上等综合平台型跨境电商,以及洋葱集团、55海淘、海淘免税店、海拍客、KK集团、你好世界等独立运营跨境电商。

image.png

郭涛表示,考拉海购的退场,不仅是个体企业的兴衰,更是进口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范式转换的缩影,标志着行业彻底告别“流量红利”时代,正式迈入“供应链精耕”新阶段。

六、进口跨境电商面临四大挑战

郭涛表示,当下进口跨境电商行业面临四大核心挑战:一是政策环境复杂多变,原产地规则调整、数据跨境流动监管等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增加;二是供应链结构“去中心化”趋势显著,海外品牌纷纷自建渠道,不断削弱平台议价能力;三是消费市场呈现深度分层,下沉市场被低价平台快速抢占,高端市场则对定制化服务提出更高要求;四是物流履约成本居高不下,尤其是小众品类难以通过规模效应实现成本优化。未来行业竞争的胜负手,将取决于企业能否构建覆盖选品研发、供应链管理、终端服务的全链路把控能力,单纯依赖流量驱动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。”

这场价值20亿美元的并购终局,或许为行业留下更深层的思考:当资本狂欢退潮,究竟怎样的模式才能真正穿越周期?答案可能藏在新旧势力交错的硝烟中,等待下一个破局者的书写。

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8年历史,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、服务商,提供“媒体+智库”、“会员+孵化”服务;(1)面向电商平台、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;(2)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、政府部门、培训机构、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;(3)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、品牌方、商家、供应链公司等提供“千电万商”生态圈服务;(4)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。

网经社“电数宝”电商大数据库(DATA.100EC.CN,免费注册体验全库)基于电商行业18年沉淀,包含100+上市公司、新三板公司数据,150+独角兽、200+千里马公司数据,4000+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+互联网APP数据,全面覆盖“头部+腰部+长尾”电商,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,挖掘行业市场潜力,助力企业决策,做电商人研究、决策的“好参谋”。

【投诉曝光】 更多>

【版权声明】秉承互联网开放、包容的精神,网经社欢迎各方(自)媒体、机构转载、引用我们原创内容,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;同时,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,烦请将版权疑问、授权证明、版权证明、联系方式等,发邮件至NEWS@netsun.com,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、处理。

        平台名称
        平台回复率
        回复时效性
        用户满意度
        微信公众号
       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“扫一扫”
        微信小程序
       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“扫一扫”